行业新闻

最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2017全文聚焦问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最全解读聚焦问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中央一号文件2017全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今天(5日)正式发布。

文件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围绕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一号文件对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生产结构的三大调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近两年来,这个词维持着不低的曝光率。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解释,改革背后,是农业农村形势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唐仁健: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这四点,都表明农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入一号文件,是时势的要求。改革进入第二年,深入推进的路线更加清晰。而对农民来说,“种什么、怎么种”是每年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此,唐仁健明确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构”,是调整的一大对象。

  唐仁健:三大调整,我们概括为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突出“特色优势”。“调好生产方式”是突出“绿”字,就是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就是要培育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针对玉米库存高企、价格倒挂,2016年,我国对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内蒙古通辽种粮大户李长江:

  李长江:补贴(每亩)180元都拿到手了,没有补贴也得挺着吗?这个政策挺好。主要是价格再涨点,农民再好好种,产量就上来了。

  一号文件对不同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作出相应安排,例如,对稻谷、小麦,要“坚持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要“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这是政策对“种什么”的明确回答。

  叶兴庆:稻谷和小麦,这是我们国家最基本的口粮品种,我们目前为止还是要维持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样一种基本的制度模式。但是我们要增强最低收购价定价的弹性,让定价灵活一些。但是大的制度框架不会变。玉米,它是一个大宗产品,但它更多地作为一种饲料作物,我们希望通过市场定价,国内的市场玉米价格,能够有所下降,降到什么程度呢?能够跟进口的玉米相抗衡。同时对玉米的种植者他的利益会受到一些损失怎么办?我们就实行生产者补贴制度,今年我们还要坚持这样一个制度。


  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改革的核心

  唐仁健坦言,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激活市场”依赖于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收储制度等改革,“激活主体”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刺激,而“激活要素”,则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   

    安徽天长铜城镇余庄村正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水区,截至2016年底,全村共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997人,量化集体资产269.04万元,人均持股898股。去年村集体资产增值18万3000多元,村民王信儒和家人每人分到40元。   

    王信儒:我家今天所分得的利润,每个人口是40块钱,尽管看起来这个钱不是那么太多,但是体现出一个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所产生的效益,确实我们股民得到了实惠。

  综观一号文件,其对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布局从产品产业结构入手,涉及绿色生产方式、新产业新业态等问题,之后关注科技创新、农业农村短板,最后落脚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叶兴庆解释,这一顺序,正是改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递进关系。

  叶兴庆:要解决农业领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首先要解决产品结构的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紧接着我们要解决经营体系结构的问题,解决技术结构的问题,我们还要解决发展理念的问题,我们要有一种新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来调整我们的农业结构。

  要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靠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是要通过收储制度改革,通过农业补贴制度的改革,通过农业投入和金融体制的创新,特别是要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来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所以说这个文件他从前至后,从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一直到经营体系,到补短板到最后的改革,他的确是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的。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的指路方向标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改革开放之后,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与农村、农业发展相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人口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把农业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表明中央解决好大多数人的问题的决心。

  改革开放初期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使几千年温饱不保的中国农民,在历史的瞬间,越过了贫困,从温饱线上逐步向小康迈进。从2004年至2016年重新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一连十三年,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从历年对“三农问题”改革有纲领性、指导性作用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解决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农村改革活力和发展方式的问题是一列系政策颁布的终极目标。04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以来,可以清晰看到每一年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都在不断完善,财政投入由“继续高于上年”到“明显高于上年”;农民收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国家从农民处“索取”的却来越少,支农惠农强农的长效机制逐渐建立。

除此之外,一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概念不断推陈出新,反映中央对于“三农问题”连续不断的新点子、新思路,例如提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融合”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等等,这些都为“三农”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有力的强心针。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一直以维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加速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呈现出新趋势、新气象。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2016《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5《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3《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